[剧情]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080P高清电影][BT下载][1991][HD-MKV/5.16G][国语中字]
[复制链接]
|
资源介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是一部改编自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的电影作品,影片由杨德昌执导,张震、杨静怡、张国柱、金燕玲等人主演。
故事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台湾的一宗杀人事件的始末。
影片已于1991年7月27日在台湾上映。
◎片 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译 名 A Brighter Summer Day
◎年 代 1991
◎国 家 台湾
◎类 别 剧情/犯罪
◎语 言 汉语普通话/上海话/闽南语/粤语
◎字 幕 简繁中字
◎IMDb评分 8.3/10 from 2,232 users
◎片 长 237分钟(导演剪辑版)
◎导 演 杨德昌 Edward Yang
◎主 演 张震 Chen Chang
杨静怡 Lisa Yang
张国柱 Guozhu Zhang
王启赞 Chi-Zan Wong
林鸿铭 Hongming Lin
金燕玲 Elaine Jin
王琄 Chuna Wong
张瀚 Han Chang
姜秀琼 Hsiu-Chiung Chiang
赖梵耘 Stephanie Lai
柯宇纶 Yue-Lin Ko
谭志刚
冯国强 Guoqiang Feng
陈湘琪 Shiang-chyi Chen
金士杰 Shi-Jye Jin
◎简 介
结识小明(杨静怡)前,小四(张震)是典型的乖仔,是父母的希望和兄妹的骄傲(一家人指望他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提升全家的社会地位),他有一个喜欢摇滚乐的自称“小猫王(王启赞)”的好友,两人虽会去树林看人幽会,但过的是与周围诸多在“小公园”混的少年人完全两样的生活。
喜欢上小明后,小四便像跌进一个无底深渊,开始被外界的各种力量牵着鼻子走。新识仰慕对象honey(林鸿铭)猝死,一向敬重的父亲的自尊与精神因为某次事件严重受损,加上将一次次“欺骗玩弄”他感情的小明“看透”,血气方刚又有很强道德感的小四终于走上犯罪的道路,期望用自己的刀结束事件的根源。但小四不知的是,他眼中的根源只是这条食物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
◎角色介绍
小四
演员 张震
小四喜欢小明,但后来小明却又与他的朋友小马开始交往,小四陷入了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小四因为各种矛盾的叠加失去了控制,接连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
小明
演员 杨静怡
小明的家室十分不幸,她和小四十分投缘,而"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也倾心于她,小明同时周旋于几个男生之间。
小马
演员 谭志刚
小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个早熟但够义气的少年,小明的母亲在他家当帮佣,后来小马和小明相爱了。
父亲
演员 张国柱
父亲原本是奉公守法的公务员,但涉嫌政治被带走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
◎音乐原声
序号 | 歌曲 | 备注 | 1 | Why | 主题曲 | 2 |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 插曲 | 3 | Angel baby | 插曲 | 4 | Poor little fool | 插曲 | 5 | Mr. Bule | 插曲 | 6 | Why(Guitar Instrumental) | 插曲 | 7 | Never be anyone else but you | 插曲 | 8 | Don't be cruel | 插曲 | 9 | Only the lonely | 插曲 | 10 | This magic moment | 插曲 | 11 |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Guitar Instrumental) | 插曲 | 12 | Peggy Sue | 插曲
|
◎获奖记录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获得者 | 获奖/提名 | 1991年 | 金马奖 | 最佳影片 | 杨德昌 | 获奖 | 最佳原创剧本 | 杨德、鸿鸿、杨顺清、赖铭堂 | 获奖 | 最佳男主角奖 | 张震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奖 | 张国柱 | 提名 | 最佳女主角奖 | 杨静怡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奖 | 金燕玲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奖 | 姜秀琼 | 提名 | 最佳导演奖 | 杨德昌 | 提名 | 最佳摄影奖 | 张惠恭 | 提名 | 最佳造型设计 | 余为彦 | 提名 | 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 | 余为彦 、杨德昌 | 提名 | 最佳录音奖 | 杜笃之 、杨静安 | 提名 | 1991年 | 东京国际电影节 | 评委会特别奖 | 杨德昌 | 获奖 | 影评人费比西奖 | 杨德昌 | 获奖 | 东京电影节大奖 | 杨德昌 | 提名 |
◎影片评价
时代的动荡反映到人的内心。人与历史狭路相逢,人想夺路而逃,历史寸步未让,最后两败俱伤。小四们的青春就像他们从片场偷来的手电筒,行夜路时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不过是暴露出行路者自己的孤独与无助罢了。其实,这种青春期题材真拍好了,就应该是最不平淡的。少男是痴男少女是怨女,天天爱恨交织,天天爱不成爱,恨不成恨——多少曲折幻灭挣扎和激变!(著名影评人史航 评)
和杨德昌的其他影片一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结构严谨,细节生动,有着庞杂但是清晰的人物、繁芜但不凌乱的叙事。(金鹰网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从这个角度看,目的在“溯旧”而非“怀旧”,杨德昌仍然是一位相当知性化的创作者,他企图从旧日经验中,寻取一个属于九O年代的历史批评观点,事实上,在整部电影中的风格导向上仍然保持相当适度的距离和客观性。(搜狐娱乐评)
◎影片截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