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介绍
《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
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译 名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片 名 Les choristes / The Chorus
◎年 代 2004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剧情/儿童/音乐
◎语 言 法语/国语
◎字 幕 中法
◎上映日期 2004-03-17(法国)
◎IMDb评分 7.9/10 from 40,977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 AAC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1.5GB
◎片 长 1h 36m 43s
◎导 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 演 杰拉尔·朱诺 Gérard Jugnot
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François Berléand
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
Jean-Paul Bonnaire
玛丽·布奈尔 Marie Bunel
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Jean-Baptiste Maunier
马科森斯·珀林 Maxence Perrin
Grégory Gatignol
Thomas Blumenthal
Cyril Bernicot
Simon Fargeot
Théodule Carré-Cassaigne
Philippe du Janerand
Carole Weiss
Erick Desmarestz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简 介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杰勒德•尊诺 饰)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饰)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 饰)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同时,他与皮埃尔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
◎角色介绍
克莱门特·马修老师
演员 杰拉尔·朱诺
他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热爱音乐事业,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少年皮埃尔
演员 尚-巴堤·莫里耶
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长相帅气,是学生中的代表人物,因为家庭原因为人喜欢恶作剧,但本性善良,尤其是歌声嘹亮,音色俱佳,颇受马修老师的器重,长大后成为首屈一指的大音乐家。
拉齐校长
演员 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最惹人讨厌的人,自私自利,为人冷酷,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而且喜欢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最后被联合投诉而下台。
派皮诺
演员 戴迪亚·费拉蒙
一位很可爱的小孩子,不会唱歌但是依然很受到老师的喜爱,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心中那默默流淌的乐音,当马修最终被校长辞退时,他拎着小包袱追到了校门口,牵住马修先生的手,那一刻,“一道绚烂金光,在小路尽头闪烁”。
皮埃尔的妈妈
演员 玛丽·布奈尔
漂亮善良的妇女,是唯一的女主演,关心自己的孩子,且极受马修老师的敬仰。
◎音乐原声
原声带 | 法语 | 汉语 | 备注 | 《vois sur ton chemin》 | 《眺望你的路途》 | 主题曲 | 《Caresse sur l'océan》 | 《海上的清风》 | 插曲 | 《La nuit》 | 《黑夜》 | 插曲 | 《Cerf-volant/Les Avions En Papier》 | 《风筝》 | 插曲 | 《Lueur d'été》 | 《夏日的微曦》 | 片尾曲 |
片中演唱片段 | 序号 | 名称 | 1 | L'incendie | 2 | Seuls | 3 | Morhange | 4 | Pepinot | 5 | In Memoriam | 6 | L'arrivée Ecole | 7 | Les Partitions | 8 | In Memoriam A Capella
|
◎幕后花絮
饰演马修老师的杰拉尔·朱诺同时担任该片的制作人。他为了出钱投资该片抵押了在巴黎的公寓。最终通过卖座他拿到了500万欧元的报酬,这让他成为2004年法国收入最高的演员。
该片监制雅克·佩兰的儿子Maxence是首度参与电影演出,他在片中扮演主角好友Pepinot的童年。
穿帮镜头
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拉辛和他的家人离去,他走进汽车的时候,可以在车窗玻璃上看到工作人员的倒影。
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马修乘坐的公车第一次离开时汽车尾部有白底黑字圆牌“限速85km/h”,但带着佩皮诺第二次离开时,圆牌消失了。
扮演成年皮埃尔的演员雅克·贝汉有一双棕眼睛,但扮演少时皮埃尔的演员Jean Baptiste Maunier有一双蓝绿色眼睛。
在电影开头,佩皮诺拿出相片(也就是那张大合影),大合影上中间的佩皮诺拿的牌子是在他的膝盖前面但是在电影00.58.07中,牌子却到了他的大腿上。
原来在学校里唱歌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段出现过其他的几个孩子,应该是其他班的。
可是后来老师带着同学们出去旅游的时候,学校着火了。然后那些孩子就没有了,而且通过校长他们的对话发现,应该只有一个班。就算不只一个班,那么这些孩子到哪里去了。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奖项 | 获奖者 | 备注 | 2005年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2005年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 | 《Les Choristes》 | 提名 | 2005年 | 第6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2004年 | 第17届欧洲电影节最佳作曲 | 鲁诺·库莱斯 | 获奖 | 2004年 | 第17届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2004年 | 第17届欧洲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 杰拉尔·朱诺 | 提名 | 2005年 | 第5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电影音乐 | 鲁诺·库莱斯 | 提名 | 2005年 | 第5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2005年 | 第5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剧本-改编 |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 提名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声效 | 鲁诺·库莱斯 | 获奖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配乐 | 鲁诺·库莱斯 | 获奖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男演员 | 杰拉尔·朱诺 | 提名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男配角 | 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 提名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 |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 提名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制作设计 | François Chauvaud | 提名 | 2005年 | 第30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处女作 |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 提名 | 2006年 | 第20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欧洲影片奖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2005年 | 第49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欧洲电影奖 | 《放牛班的春天》 | 提名
|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剧本灵感自1945年的音乐片《关夜莺的笼子》,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7、8岁时看过这部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贝汉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档。该片也是克里斯·巴哈蒂一鸣惊人的导演处女作。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担任10年以上的音乐制作人,这使他在该片中对音乐的把握炉火纯青。
选角
巴哈提亚希望找一位真正的唱诗班男孩演绎皮埃尔。他与制片人游遍全国,终于在位于里昂斯的圣马克学校儿童合唱团中发现了十二岁的尚-巴堤·莫里耶,邀请他试镜后,立刻锁定他是最佳人选。挑选片中其它合唱团成员时,巴哈提亚也不想起用专业的儿童演员,他透过工作人员从拍摄场地附近的小学及初中找来二千名有潜质的儿童试镜,最终挑出了65名8至13岁、没有演戏经验但自然率性的孩子。
音乐创作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早在2002年9月电影开拍前9个月,就开始与Coulais制作该片的音乐部份,巴哈提亚希望尽量避免出现一般儿童合唱团的感觉,唱着圣诞颂歌似的传统歌曲,他要求音乐充满强劲的感觉,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创,最终他们二人为电影合力创作了多首歌曲。
影片评价
《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剧情堪称法国版的“麻辣教师”;主题结构并不算新鲜,却把轻松逗趣、温馨可爱推到极致,并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唤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该片没有美女、没有暴力、没有动作、没有太多商业元素,该片如一股清流,用最古典的技法说出了一则最纯真的故事,将长期被“电影机器”围攻的观众心灵彻底清洗了一番。(南方网评)
这是一部轻松愉悦,并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艺术享受的电影。它一点也不压抑沉闷,而是活泼轻快的,还略带那么一点诙谐幽默,但它也不会像通常的法国喜剧片如《郁金香芳芳》那样的聒噪吵闹。它是潮湿温暖的记忆,是轻轻飞扬的柔风,观众们就那样苍白地面对它,不会喜悦,也不会悲伤,只会感动,而且是回味无穷的唏嘘感动,像我,则更会心存感激。(南方网评)
片**出现三首完整的插曲,都是抒情柔缓的优美之作,分别对应故事叙述的时间与节气,从寒冬到初夏,也逐步反映音乐渐渐融化孩子们冰封的心灵,影片的整体情绪也随之渐趋欢快明朗。(南方网评)
影片在音乐之外的其他方面俱表现出色,尤其是对节奏和整体基调的把握非常纯熟,一点也不像初次出手的作品。(南方网评)
◎影片截图
|